经济“稳中有为”如何找好抓手
中国经济运行平稳无需担心
经济下行会否失速,地方债、影子银行和“钱荒”等金融风险是否会失控……最近,市场上担忧中国经济的情绪似乎越来越浓烈。专家指出,目前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经济平稳运行的主旋律不能被消极情绪所掩盖。
“到目前为止,从经济增长速度上看,并没有出现明显下行;各项指标,包括就业没有大的起落,有关指数也没有出现大的下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并不太大。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丁茂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丁茂战分析说,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上届政府就已经清楚,无论从总体经济布局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都已经给予了足够重视。最近发生的金融证券领域的事件,根源不是缺钱,是制度设定上存在一定的梗阻,也有信心问题,也有炒作因素。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目前定的目标并不高,已经考虑到调结构的因素。
包括投资、消费在内的许多积极因素使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有机构调查显示,5月份经济活动在相对疲弱的水平上企稳,通胀压力仍较小;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再度强劲增长,这抵消了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滑,支撑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实现约20%的稳健增长,并帮助工业生产同比增速企稳于9.2%。另据中国经济景气中心4月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消费者未来6个月计划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意愿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景气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目前面临的主要不是失速的问题,而依然是“稳中求好”、“稳中求优”的问题,即质量和效益的问题。
多方合力发掘有效需求
要让中国经济实现“稳中求好”,就必须有所作为,找好经济发展的抓手。
李克强指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关键要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中有所作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和经济内生活力、释放消费和民间投资潜力。进一步研究采取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举措,把有效需求挖掘出来。
“我国经济有所作为的方面还很多”,丁茂战分析说,一是内需拓展的空间还很大,但也要深刻反思,内需不足背后是收入差距和社会保障问题;二是投资也有很大空间。毕竟我们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城镇化严重滞后,铁路到“ 十二五”才有12万公里,而美国已达15万公里,并且民间投资潜力还没有得到有效释放;三是外需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悲观,世界经济总体上还在往上走。
丁茂战强调说,经济转型实现突破可做的事情非常多,需要系统性地推进。比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第二产业品质,加快农业现代化,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科技和经济联系。推进城镇化一是要实现农民市民化,这是核心;二是改变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三是加快体制改革,寻找动力。
改革须顶层设计整体推进
专家们一致认为,解决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而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就是从顶层设计入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认为,顶层设计最关键。因为我们现在改革碰到的阻力,是既得利益群体已经形成了,而且逐渐固化。张卓元说,所以如果不是顶层设计的话,改革方案就很难出来。
“解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问题,是长期任务,是艰巨任务。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现有经济政治体制的必然结果,是改革不彻底、市场化不到位必然结果,现在的模式就是粗放发展模式,就是缺少创新能力的模式。”丁茂战表示,转型从根本上是要完成市场化改革的下半程。解决创新问题,要从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行政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通盘考虑,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不解决改革问题、体制问题,转型问题就解决不了,经济可持续性问题就解决不了,甚至中国梦也实现不了!
张卓元建议,顶层设计应包括:第一是政府改革。政府有4个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第二是财政体制的改革,就是从建设型的财政变成公共服务型的财政。第三是金融,需要有一个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第四是价格改革。第五是收入分配。
上一篇: 新区开发建设的投融资规划研究
下一篇: 不可误读中国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