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图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30年:加大地方债

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大新闻

重大新闻

  政见网7月24日刊登题为“图解中国基础设施投资30年”的评论,用图说的形式对2009年的“4万亿”进行了反思。文章援引的数据来自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副研究员黄少卿的研究成果。美国《大西洋月刊》昨以“中国基础建设的盛大狂欢”为题,转载了这篇评论。

 

      《大西洋月刊》称,中国的基建投资世界领先。新公路、新铁路、新摩天大楼甚至是新城市每天都会涌现。毫无疑问,中国的基建是野心勃勃的,但是,这样的投资却不见得是明智的。

 

        以下是来自政见网的原文:

 

       城市化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驱动力,而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的地方债务风险却日益令人忧心。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黄少卿副研究员主持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投资效率与地方财政风险》课题指出,当前中国整体上已不存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2009年推出的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四万亿”在经济上是无效率的,且投资错配带来的GDP损失目前在增加。

 

       从地方财政风险来看,一方面,大多数地方政府并未因经济刺激计划而带来财政风险,另一方面,测算表明,青海、新疆、云南、贵州和内蒙古等5个西部省份在“四万亿”中投资力度过大,借债过多,还款能力堪忧。因此,地方政府在大规模投资基础设置时,必须要合理匹配生产设施投资,否则不利于财政稳定。

 

       该课题建议,应及时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重心,从基础设施先行调整到完善制度环境、鼓励私人创业与投资上来,从而纠正投资错配,降低西部地区省份的地方财政风险。

 

       无论是对于基础设施已经存在过剩的不发达西部省份,还是对于基础设施仍有一定的投资空间的东中部省份,为了推动城市化而进行过快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都可能恶化中国两种资本的配置效率,加大地方财政风险,为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设置障碍,因而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