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雅安地震,相信很多人对生命的思考会比以往更多一些。死亡,这个看似沉重的话题,却因为4月24日在孖龙山陵园举行的树葬活动,让我多了一层审视。
来自12个家庭的市民,与14位先人举行了简单而庄严的告别仪式后,将亲人的骨灰植入常青树下,一束束鲜花,表达了亲人对逝者深深的思念与敬意。
据悉,去年在孖龙山陵园举办的清远市首届树葬活动很成功,使得很多市民对绿色殡葬有了新的认识。今年参加树葬的市民在数量上明显增多。而且,没有出现去年那样“临阵脱逃”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树葬通过将逝者与树融为一体,使其生命得以延续,得到升华,真正做到了“入土为安”。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让广大市民接受树葬这种环保、绿色、节地的新型殡葬方式,需要一段时间。
清远市民政局一早就通过媒体发布了在孖龙山陵园举行树葬的公告,咨询的人有几十位,但真正成行的只是少数。很多人开始表现出了兴趣,但是与家人商量后,最终还是放弃树葬。
我们很明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多年前进行的殡葬改革中,很多人对“火化”都无法接受。而时至今日,仍有人偷偷土葬。这种现象在神州大地并不少见。所以对于树葬这种似乎更加“超前”的方式,广大市民的不理解和不接受也并不奇怪。
不过可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荫后人,与树长存”的理念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关于墓葬的传统思想也在慢慢调整。大家开始逐渐明白,只要自己的心中一直给先人们留着位置,是什么样的形式并不重要。形式和真情实感之间,永远都是后者最能打动人。
在清明节祭拜的高峰,看着不少人拿着爆竹、丰厚贡品前往孖龙山陵园祭祀。对先人的追思和祭奠很应该,但我们是不是也要想一想,可不可以换一些更加环保的方式呢,比如鲜花。还有一些人,父母在世时,没有尽到做子女的责任。但父母去世后,却大操大办其葬礼。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块大墓地,一块大墓碑,对于那些老人又有什么意义呢?也听说不少富豪在世的时候,已经选好了风水宝地,买下了整个山头,修建自己及家族的“陵宫”,其奢靡程度令人咋舌。这一切的一切,是否皆因我们对死亡并未参透?
雅安的地震,让岳父很感慨。他对我说,人活着,说不定哪天就不在了,能好好过一天就应该好好过一天。是啊,逝后的事情我们谁都不能把握,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当下。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向死而生”的。我们出生后,每个人的生命都充满了无限种可能,但有一点都是肯定的,也是对所有人都公平的,那就是每个人都要走向死亡。
如果我们都能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过得充实、精彩,过得安心、无愧,我们还用得着那么计较“身后事”么?我们来自自然,死后回归自然,又能滋养大地,这样的树葬方式应该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吧。
死亡,何尝不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让我们更加智慧些,真正能够善待生命。